截至12月4日,中哈物流基地年内累计到发中欧班列70000标箱,同比增长11.98%。
一是坚持科学布局和动态优化相结合,通道网络不断丰富。基地已形成阿拉山口、霍尔果斯、喀什、满洲里、二连浩特等5个出境口岸和中亚、中欧、中俄、中蒙、中土、中吉乌等6条国际班列线路,构建联通中亚、延伸欧洲的国际陆海转换网络,覆盖全球104个站点。2024年以来,中哈物流基地持续发挥陆海联运通道优势,在中亚班列提规模、增频次、优服务上下功夫,逐渐实现“去2回l”均衡发展。同时,中哈物流基地积极参与跨里海运输走廊建设,今年前11个月累计开行跨里海班列192车。
二是坚持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相结合,东西双向日益均衡。2024年,中哈物流基地致力于打造全程物流服务,加密了东西双向开行。国际班列西行发运方面,积极开展过境及出口的门到门服务,稳定开行韩国-连云港-阿拉木图点对点过境班列,持续提升自揽货比例。有力拓展国际班列东行回程货物的开发,今年以来新增哈国大麦、麦麸颗粒、小麦粉等进口货种,以铁合金、铅锌锭、氯化钾、尿素、温石棉等货物为主的连云港口岸东行过境运输总量稳中有升,持续全国领先,进一步发挥连云港中欧班列在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中的基础性作用。
三是坚持运行效率和创新突破相结合,黄金通道更具活力。中哈物流基地中欧班列“保税+出口”货物集装箱混拼模式、“船车直取”零等待等自贸区创新案例被复制推广和广泛应用。通过推行“连申快航+中欧班列”、与省内城市的接续班列等创新运输模式,中哈物流基地进一步增强了竞争力和影响力,吸引了包括韩国铁道公社在内的国际合作伙伴参与国际多式联运,有力拉动了班列运行增长。近期被评为“中国(江苏)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五批创新实践案例”的“中亚钾肥过境‘集改散’直装模式”,有效提升货物中转效率、缩短中转时间、降低物流成本,为中欧班列物畅其流注入创新动力。